
北京瑞光極遠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銷售熱線:010-51668966
24小時服務熱線:010-51668966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地六街康得大廈
網站:hifiok.cn
NGN商用模式及運營策略探討
NGN(NextGenerationNetwork,下一代網絡,縮寫為NGN)是一個定義極其松散的術語,通常情況下,泛指建立在單一的包交換網絡基礎上,應用軟交換技術、各種應用服務器及媒體網關技術建立起來的一種分布式的、電信級的、端到端的統一網絡。<?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可以承載語音、數據、多媒體等種類豐富的業務,匯聚了固定、移動、寬帶等多種網絡,致力于和PSTN(公共交換電話網)及移動網的完美互通。此外,NGN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的體系架構,便于新業務的快速開發和部署。
NGN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我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一步發展的關鍵是如何實現業務應用及創新,尋找到適當的商用模式,才能實現NGN在我國的大規模推廣。
從最近幾年全球范圍的NGN部署和實踐來看,當前NGN已經成為國際上各大運營商開展綜合業務的主要技術,包括英國電信(BT)、德國電信、美國Sprint、AT&T、法國電信(FT)及國內運營商。NGN的幾種典型的商用模式已經得到大范圍的驗證,并具備進一步推廣實施的意義,國內的幾大電信業務運營商也在積極探索及實踐。
NGN的四種廣為應用的商用模(mo)式
模式一:長途網應用
Sprint的本地電信業務部早在2001年就將其整個電話網絡改造為基于分組的下一代網絡,拉開了NGN的帷幕。在過渡策略上,Sprint向分組網的過渡是從核心向外圍,先匯接局,后端局,所需時間約為8年。二年后,它已經將長途中心局移植為以分組交換為基礎的網絡。在部署NGN后,其網絡節點數減少了75%,總體投資及運營成本下降了20%,效益增長了20%,更重要的是,Sprint可以提供會議電視等新業務。
在國內,幾大運營商也在積極開展NGN的此類應用,其中,中國網通的模式最為典型。中國網通網絡規模和用戶數量近年來高速發展,中國網通省內、省際、國際長途話音業務逐年以較大的幅度增長,對各省省際間長話接續的壓力越來越大。針對中國網通在匯接層面的網絡需求,緩解中國網通長途匯接網的壓力,中國網通建設了NGNDC1網絡,它將為中國網通集團節約建網和維護成本,同時使中國網通集團可以更加迅捷地發展新用戶和推出新業務,從而保證獲得不斷增長的利潤,確立競爭優勢,實現運營目標。該骨干長途網覆蓋全國31個省,并以全國七個大城市為中心,覆蓋了網通目前所有的用戶。
模式二:PSTN網絡轉型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英國電信BT啟動了“21CN”計劃,該計劃在網絡規劃及業務轉移上,分為以下幾個主要階段進行:從2004年10月到2005年初,一些地區用戶可以使用NGN試驗網進行通信;2005年中到2006年初,將按計劃在倫敦、肯特郡及英格蘭東部部署18個NGN軟交換中心;并開始大規模將業務及用戶從PSTN向NGN轉移,這項轉移工作將一直持續到2008年,并最終將BT經營的主要業務承載在新建成NGN網上。
澳洲最大的電信公司Telstra選擇阿爾卡特為其網絡轉型項目的戰略伙伴。該項目計劃分五年實施,協議總金額達25.5億美元。“這一網絡轉型策略將使Telstra在競爭中獨占鰲頭,通過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來體現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阿爾卡特首席運營官MikeQuigley表示,“阿爾卡特在相關技術以及端到端集成方面的行業領先地位將使Telstra獲益良多,保證了網絡轉型的成功實施。”
模式三:企業大客戶解決方案
新加坡電信作為亞洲領先的通信公司,擁有分布于全球37個POP點的MPLS/VPN網絡,目前在全球15個國家的23個城市開展IPVPN服務。由于跨國公司對VoIPNGN通信業務需求的快速增長,新加坡電信選擇在2004年4月推出全新的NGN廣域IPCentrex業務,并實現與新加坡電信原有的IP VPN業務的無縫結合。過去的幾年中,新加坡電信成功完成向世界頂尖高效運營商的轉變,以大范圍且具有價格優勢的服務,為全球5000多個不同國家的公司提供服務。
日本NTT使用HostedIPPBX網絡向企業大客戶提供VoIP托管式服務,目前雖然只有天然氣公司一個大客戶,但由于這個客戶足夠大,在日本全國有很多分支機構,為運營商帶來了可觀的業務量和收益。該運營商為天然氣公司提供了一個全網的IPPBX解決方案,包括統一短消息、視頻會議,并提供IP呼叫中心等功能。
模式四:固定移動融合
BT基于21CN網絡實現移動固網融合之路,啟動了“藍色電話”項目。該計劃的目標就是促進手持設備的融合,讓用戶只用一個終端就可以無縫的使用不同的網絡提供的服務。通過有保障的覆蓋和更低的總體支出,提供比單獨的固定或者移動更優質的通信服務。此項投資計劃的另一個主要目標在于最終縮減CAPEX和OPEX的支出。NGN是實現開發新業務上的低成本及解決目前數據業務雖然贏利比例不高但運營成本高這兩個問題的有效手段。通過NGN,BT計劃到2008年達到每年節約10億英鎊的運營支出的目標。
電訊盈科是香港最大的電信服務公司,擁有龐大的網絡、線路和客戶基礎。但電訊盈科也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激烈的市場競爭,其急需以更低的資本投資和持續營運成本,提供更廣泛的話音、數據、視頻等綜合業務的服務,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PCCWConvergence”業務,并于2005年2月將其易名為“優先自選通訊”。年內,“優先自選通訊”開始將IP技術的優點帶入日常工作當中,客戶無論身在辦公室還是戶外,均可通過一個熒幕接收留言、電郵及傳真等各種信息。
新進運營商對NGN應用模式的新探索
當老牌運營商在龐大的原有基礎網絡前斟酌、仍然謹慎觀望的時候,新進運營商已經大步向前,廣泛利用NGN技術展開競爭。
江蘇網通作為中國網通集團在中國南方區域的新興運營商,利用NGN在業務、接入和組網方面的優勢,在短期內迅速發展了數目龐大的用戶群,積極實踐了“引入NGN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搭建新型網絡,實現新業務、滿足客戶新需求才是根本”的發展。NGN網絡面向客戶放號以來的巨大收益,已經證實江蘇網通引入NGN所獲得的成功,為其它新運營商的NGN網絡商用及運營作了積極探索。
首先,業務提供的形式更靈活,范圍擴大。江蘇網通NGN實現了“全網IP化”,因此,在不改變用戶現有業務模式、網絡拓撲和接入技術的前提下,江蘇網通NGN實現了與客戶網絡的無縫連接。通過靈活豐富的NGN業務提供,不僅拓展用戶的應用體驗,還將用戶現有網絡應用轉移到NGN網上,通過基于IP的VPN,全面支持多點、多局域網的用戶實現異地透明辦公。
其次,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模式,既滿足了用戶的多樣化需求,也為“業務打包銷售”提供了契機。江蘇網通NGN網絡建設及業務拓展過程中,始終遵循的一條重要準則,就是緊密圍繞客戶的應用和需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業務定制的服務策略,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全面解決方案,而NGN對多樣化接入的支持,則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企業客戶的豐富需求,從IP電話、視頻電話、多媒體應用、乃至后臺辦公系統等多個方面,NGN都能給客戶以全面支持。
再次,全網IP化使業務的融合和演進更簡便。憑借NGN的技術優勢,江蘇網通可以向客戶提供靈活多變的接入方式,通過綜合接入網關、IP電話、視頻電話或者接入網關的方式將用戶接入到NGN網絡中。而這一點是目前很多運營商沒有采用的,原因在于這些運營商在實際接入用戶的時候完全采用接入網關的方式向用戶提供語音業務,一方面這種接入的方法無法考慮太多的貼近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這種窄帶接入的方式限制NGN多媒體業務的優勢。例如,部分傳統運營商的NGN網絡僅在核心網實現了IP化,在接入上沒有“從長計議”,完全采用PSTN網絡上放置AG接入的單一模式,雖然目前這種建網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現有的布線資源,也能開展一些基于IP的業務,例如VoIP,但難于拓展未來業務。因此在NGN業務發展方面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對于企業等對業務要求較高的大客戶直接采用寬帶接入方式,而對于已經部署了雙絞線且業務要求不高的則用AG的接入方式。
NGN的(de)商用需要產(chan)業鏈的(de)更加(jia)成熟
在今天的行業形勢下,整個通信行業呈現兩個趨勢,第一是轉向以用戶體驗為中心這樣的趨勢;第二就是整個電信服務行業,正在由提供普遍電信服務,向提供消費服務的方向轉型。這兩個趨勢,不僅僅對電信運營商有非常大的戰略意義,同時也對電信業的整個價值鏈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新的趨勢下,一類業務要想在新的電信市場上取得成功,一定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它必須是業務為導向,滿足用戶的需求;第二個條件就是它一定能夠體現,能夠用通訊技術為終端用戶實現服務;第三個就是整個價值鏈實現盈利。
首先市場研究的重心從政策研究為主,演進到終端用戶需求研究和政策研究并重,而終端用戶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個性是前所未有的;作為解決方案提供商,不但要滿足明確的終端用戶需求,更要預見到未來的趨勢,以新的解決方案拉動終端需求,從而實現推動銷售,保持行業內的領先地位。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早在2003年就開始為國內運營商提供網絡建設、運營和設備集成方面的咨詢,幫助他們建設并順利開通NGN網絡。
其次,對產業鏈研究的重要性凸現出來。產業鏈的細分和重新定位,改變了價值鏈中利益的分配方式,也要求通信的解決方案緊隨產業鏈中的利潤重點。阿爾卡特公司通過收購三家新公司,保證了NGN寬帶視頻在固定和移動網絡上的應用能力,并同惠普、IBM等公司形成戰略聯盟,為企業大客戶NGN應用提供幫助。
最后,由于用戶需求的復雜性,通信技術也由原來的少而精,相應地變得復雜多樣,如何深入了解競爭對手的技術類型和發展水平,以盡早應對變化,也格外重要起來。